姓名:朱元璋 别名:朱兴宗 生辰:1162 忌日:1227 籍贯:濠州钟离 地区:濠州钟离 国家:明朝 职业:开国皇帝 插图:
编者按:继《帝国政界往事——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》后,李亚平日前又推出了该书姊妹篇《帝国政界往事——大明王朝纪事》。在新作中,李亚平沿袭了以往的写作风格,通过描写历史中的大人物反映历史变革。全书上编写君,描写了“用白骨堆砌理想”的明朝开朝皇帝朱元璋以及他的四个变态的后世子孙;下编写臣,记录了“在死局棋里博弈”的大学士张居正和四个斗法的同僚们。本版则主要选摘了该书上篇的部分章节。 这张就是让朱元璋非常满意的画像,认为“谀而不佞”。 这张画像中的朱元璋确实长相怪异。 朱元璋的长相 这是两幅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太祖朱元璋画像(见本版图片——编者注)。据说,围绕着这两幅画像,曾经死过不少人。 这副尊容,曾经被当时的人们称颂为龙形凤姿,“姿貌雄杰?熏奇骨贯顶”。按照今天的眼光看去,朱元璋的长相如果不能说是丑陋,至少应该算是相当怪异了。 当时,为了给朱元璋画标准像,一些功底应该算是很不错的画家被召到宫廷。他们兢兢业业,以自己所能达到的最高专业水准,一丝不苟地照着皇帝本人的相貌画出——就是这副尊容——丝毫不敢走样。结果,这样的画家都被皇帝砍掉了脑袋。 后来,一位聪明人悟出了其中道理,于是,对朱元璋的脸型加以较大规模的修饰,着力于眉目传神,侧重于理想表达,便有了这幅据称是不怒而威的皇帝像。朱元璋见了这幅与自己本来面目没有太大关系的画像后,十分欢喜,认为其“谀而不佞”,就是马屁拍得恰到好处的意思。 不过,今天的人们从史料中可以知道,这幅画画的基本不是事实。刘伯温是朱元璋的首席谋士——军师。此人精通阴阳数术象纬之学,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名气极大,被认为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神仙一流人物。 有一种说法,说是刘伯温第一次见到朱元璋时,曾大吃一惊,深深为朱元璋那怪异的相貌所震撼。高额细眼,凹鼻阔唇,耳虽小廓却厚,颊虽突而颏硕;身长而背弓,腿长而膝弓,腰粗而肩窄,手阔而指细;行动如虾在水,声音则鹰鸣而猿啼。据说,刘伯温一见之下,便据相术得出结论:此人之相,兼具大贤之厚朴与大奸之残暴。后来的朱元璋,果然以自己的行为,准确地证明了刘伯温所言之不虚。 对这段说辞,我们不必追究其真假。事实上,它是后人附会发挥的可能性很大。不过?熏至少在刻画朱元璋其人的容貌与作为上,相当传神。这里对相貌的描述,显然更接近未经艺术加工的那幅标准像。 朱元璋的农村生活设计 帝国每一个乡村都要建设“旌善亭”与“申明亭”各一座。 旌善亭用来表彰良民及其令人称道的善行义举,他们的名字和好人好事将被严肃认真地摹写在亭中,以此激励人心之向善。申明亭则是处理村中纠纷的场所,举凡婚姻、财产、争占、失火、盗窃、骂人、斗殴、钱债、赌博、擅食田园瓜果、六畜践食禾稼、亵渎神明等等,都要在此由年高望重者予以仲裁。审理仲裁中,老人可以酌情使用竹篦荆条等抽打案犯,但不许设置牢狱监禁。白天审问,晚上必须放回,第二天接着再审。那些行为不检者的名字及其坏人坏事,也将被一丝不苟地摹写在亭中,以此警醒后来者不要重蹈覆辙。 每年正月和十月,全国各地之乡村都要举行两次全体村民大会餐,名曰“乡饮”。届时,全体村民必须在进餐之前,聆听年高望重者发表训词报告和宣读朝廷最新颁布的法令文件,所有行为不轨者将在此受到批评教育。其中屡教不改及态度恶劣的人,将被宣布为“顽民”,扭送到县政府去,甚至包括他的家属,都将被发配或者充军到边远地区。假如被推举出来主持这些工作的年高望重者,没有能够很好地履行上述职责,那么他们也可能受到惩罚,严重者将会被发配或者充军边疆。皇帝规定,上述惩恶扬善暨乡村自治的过程,均不许政府官员干预。不论惩恶,还是扬善,官员的职责就是如实向皇帝报告。若地方政府官员敢于干预,则乡村主持者有权直接报告皇帝。那时,这个官员将会被一同治罪。这种双轨报告的机制,可能会使帝国各级官员们相对地收敛一些。